来历:经济日报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查时着重,吉林要把保证粮食安全放在杰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出产,加快改变农业展开方法,在探究现代农业展开路途上发明更多经历。
一年来,吉林省紧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担,农业乡村现代化迈出坚实脚步。
黑土地沃野千里,青纱帐一望无际。这儿是享誉国际的黑土带中心区,是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这儿不只盛产粮食,并且盛产产粮大县,这便是吉林。
不论从哪个视点来说,吉林都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粮食大省――粮食人均产品量全国榜首,人均调出量全国榜首,全国产粮大县前三名均出自吉林。还有,粮食总产值全国第五,单产全国第四,年调出量全国前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勤劳朴素的种粮人,还有勇于立异的现代农业探究,让吉林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杰出奉献。
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中,吉林颇具代表性。6月中旬,经济日报记者深化吉林省调研,造访了8个市县,探寻粮食大省保粮强农富民的高质量展开之路。
粮食连年丰收,黑土地却在变瘦变薄,该怎样维护“犁地中的大熊猫”?
“这儿的土地肥到家,插根筷子会发芽,栽块柴禾也开花。”这首在东北平原广泛撒播的歌谣,透露出人们对黑土地肥力的由衷赞许。
黑土是国际公认最肥美的土壤,在天然条件下构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求200年至400年,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犁地中的大熊猫”。吉林省地处国际三大黑土区之一,凭仗得天独厚的条件,粮食总产值不断上台阶。可是,因为用养脱节,黑土地逐年“透支”,土层变薄变硬变瘦。
四平市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人专业协作社理事长张文镝终年与土地打交道,关于黑土地的改变最清楚。“前些年,不下肥是真不得粮。”更让他忧愁的是,春天一刮风,漫天尘土,表土一会儿就刮没了。下雨的时分,奔着垄沟淌的水把黑土冲跑了。
假如不采纳有用办法,再过几十年,黑土地恐怕就要消失,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展开和粮食安全构成要挟。
维护黑土地刻不容缓!一种合适黑土地的新技能在梨树应运而生――维护性耕耘技能。谁能想到,这个新技能得到了总书记的必定。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查时着重,要认真总结和推行梨树形式,采纳有用办法实在把黑土地这个“犁地中的大熊猫”维护好、使用好,使之永久谋福公民。其时,梨树县农业技能推行总站站长王贵满就站在总书记身边,梨树形式来自他和他的团队多年的研讨与推行。听到这番话,他非常激动,更感到肩上沉甸甸的。
梨树形式好在哪儿?记者来到梨树时,恰逢几场雨水往后,地里玉米拔节吐绿,长势喜人。在国家百万亩绿色食质量料(玉米)标准化出产基地中心演示区的地里,碎秸秆居然杂乱无章躺在地里,看起来有些杂乱,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脏地”。王贵满扒拉着地上的秸秆对记者说,这正是梨树形式的隐秘。他用手抠开了一些没有腐朽的秸秆,下面的土壤乌黑发亮并且湿润。
“梨树形式的中心便是在地不翻耕、地表有秸秆掩盖的状况下,直接免耕播种,最大极限削减土壤扰动次数,处理传统耕耘制度带来的用养脱节问题。”王贵满说。
“秸秆还田,就像给黑土地盖了一层被子,不只能够防风蚀水蚀,起到抗旱保墒作用,秸秆腐朽后还能够添加土壤有机质。土质松软,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就能抗倒伏。”吉林省副省长韩福春谈到梨树形式时这样介绍。
习惯了传统垄作,喜爱把土地打理得不见草刺儿的张文镝,很快就尝到了“脏地”的甜头,维护性耕耘甜在“一增一减”之间。
增的是产值。最近几年,东北地区的春旱和伏旱频发,维护性耕耘稳产增产的作用愈加闪现。“最显着的是,不论春季咋旱,一次性拿全苗没问题。”2020年,虽然遭受3场飓风,张文镝每垧(1垧=15亩)地均匀产玉米26000多斤。
据王贵满测算,选用维护性耕耘技能,正终年份每垧地要比传统垄作增产5%―10%,遇上严峻干旱,增产还要更多。
减的是出产环节和本钱。“曩昔的开沟、上肥、播种、打压等工序现在一次作业即可完结,动用农机具次数少了,油钱、工钱也就省了。”张文镝边聊边算账,仅削减农机进地这块每年每垧地就能省下至少五六百元。
产值增、本钱减,再加上750元的维护性耕耘补助,张文镝每垧地增收2000多元。
清华大学我国乡村研讨院副院长何宇鹏表明,梨树县从2007年起,探究黑土地维护性使用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展开出土地维护和农业开发兼容的“梨树形式”,为改变农业展开方法和保证粮食安全积累了名贵经历。
资源禀赋纷歧、气候条件不同,吉林各地采纳的黑土地维护性耕耘形式也不尽相同。
当地处黑土地内地的梨树施行免少耕技能时,公主岭市则针对当地的黄黏性土壤探究了秸秆深翻技能。秋季玉米收成后,将秸秆破坏掩盖地表,选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翻转犁进行深翻作业,深度到达30厘米,不只添加了土地的有机质,还缓解了土地板结。公主岭市农业乡村局副局长孟凡强表明,公主岭市本年深翻面积到达22万亩,维护性耕耘面积到达150万亩,比上一年添加20%以上。
现在,吉林省现已开始构建了“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土培肥”的黑土地维护途径,探究构成秸秆条带掩盖还田、秸秆全量深翻还田、秸秆高留茬宽窄行休闲栽培、水肥一体化技能等十大黑土地维护技能形式,黑土地维护性耕耘面积扩展到2800余万亩。
维护黑土地任务在肩,吉林伐鼓催征。谈到省里对分区施策、归纳治理、统筹推进黑土地维护作业作出的安排布置,韩福春说:“本年中心一号文件提出要施行国家黑土地维护工程,推行维护性耕耘形式。党中心作出施行国家黑土地维护工程的严峻决议计划,为吉林全面展开黑土地维护供给了重要机会。到2025年,吉林省黑土地维护将完成全掩盖,黑土地维护性耕耘到达4000万亩,粮食产值将迈上800亿斤新台阶。”
藏粮于地,吉林还鄙人别的一盘棋,便是以高标准农田建造扶弱培强,完成旱能灌、涝能排。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实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造前进国家粮食安全保证才能的施行定见》等方针办法,重点在30个产粮大县会集布局,系统推进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路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坚持、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力求本年创立5个以上演示区。到2025年,全省将建成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科研根底“薄”、企业立异“弱”,怎样复兴种业保证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出产的中心竞赛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一年底的中心经济作业会议上指出,要展开种源“卡脖子”技能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本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着重,有必要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前进到联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会集力气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危险。
种业攻关,吉林不甘落后。在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公司实验室,记者见到了林林总总的玉米种子,有包衣的单粒玉米,有整穗的玉米,有成袋的玉米育种资料。“咱们是国内玉米种业里出售额排名第二的企业,在吉林推行面积占比26%,在宁夏占比26%,在山西占比21%……近5年全国累计推行约7300多万亩,为农人增产粮食约58亿斤。”公司总经理贺伟说。建立于2000年的鸿翔种业,聚集玉米新种类研制,现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投入商场的种类达69个。
“现在,国产玉米种子按粒卖,合适精细化定量播种。”吉林玉米种子曾面对国外种类的竞赛压力。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所长刘文国回想,在本世纪开始10年,我国种业刚起步,恰逢跨国种业公司全球扩张。国外种子席卷而来,撼动着国内种业商场。美国前锋公司在我国商场推出“先玉335”,创始了单粒播种的先河,且合适机械化播种,顶峰时推行面积达4000万亩。
我国玉米种业人攻坚克难。经过多年尽力,国内种企的种类在全体目标上超越了美国“先玉335”,我国玉米自主选育种类面积占比达91%。在吉林省,鸿翔的“翔玉998”种类2017年替代了“先玉335”。这一种类被原农业部评为北方玉米主导种类,并于2019年获吉林省科学技能前进一等奖。
在吉林省农业乡村厅副厅长张永林看来,粮食总产每上一个新台阶,都与优秀新种类推行应用有关。可是,同质化严峻,突破性种类少,育种功率低是种业的难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时吉林展开种业面对许多应战,比方,科研根底薄,商业化育种系统不健全,没有建立起选育、繁育、推行一体化形式;推行率低,种业企业科技立异才能有限,突破性自育新种类匮乏。
吉林种业面对的应战也是全国种业的共性问题,而吉林的探究则代表着全国种业打翻身仗的明晰战略。在吉林,育种的主力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具有先进的育种人才、资料和手法,是全国省级农科院里的佼佼者。“曩昔5年间,在吉林省发布的农业主导种类中,省农科院选育种类占21.7%,在发布的农业主推技能中,占比57.4%。”吉林省农科院院长董英山说,近年来,该院选育出玉米种类“吉单66”,具有宜精播、脱水快的特征,是我国首个审定合适籽粒直收的玉米种类;选育出优秀食味水稻种类“吉粳816”,肥料使用率高、米质优、食味好,是吉林省经过审定的榜首个优秀食味圆粒香型水稻种类;选育出大豆种类“吉育202”,是全国大豆审定种类中油分含量最高的。
吉林省农科院的一系列效果并非偶尔,我国社科院乡村所工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以为,原因在于其较好地处理了种业立异的症结。长期以来,我国育种力气首要会集在科研院所,以论文、课题为导向,而兴旺国家则是企业化育种,以商场、农户为导向。曩昔,科研单位闷头搞育种、种子企业只担任推行,这是困扰我国种业的科研、出产“两张皮”难题。现在,推进企业成为立异主体,最实践途径是鼓舞科企协作,让科研人员为企业育种。
在吉林省,不只是科研院所、育种企业,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也建立了育种安排,发力新种类培养。
粮食加工企业为何也要育种?松粮集团商场出售总监苗雨的答复是“以粮带种、以种促优”八个字。为引入和研制合适企业的好种类,松粮集团建立了水稻研讨所,并建造了实验演示基地。
育种的关键是育种资料和人才。松粮集团既舍得投入,也懂得协作。2019年6月,水稻专家陈温福院士作业站正式落户松粮集团。院士作业站首要聚集水稻特征种类培养。一起,与省内外水稻研讨院所展开协作,引入了300余个优质种类。现在,松粮集团水稻研讨所已具有13个优秀稻种知识产权,3000多个种类或育种资料落户其“北方粳稻种子硅谷”实验演示基地。
数据闪现,现在吉林省持证种子企业达304家,财物总额超120亿元,具有鸿翔、吉农高新等6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企业年均研制投入占出售收入8%以上。一起,更新换代才能不断加快。2020年,推行5000亩以上的玉米、水稻、大豆种类总数780个,比2015年添加58%。现在,首要农作物良种掩盖率达100%。
农人老龄化,务农兼业化,现在谁来种田、怎样种田,怎样立异完善农业运营系统?
“‘70后’不肯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谈及种粮,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孤家子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华有许多话说,“最大的感触是种粮人口在老龄化”。孤家子村在册人口有2800人,实践全年寓居的不到一半,多是白叟、妇女和儿童,男性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正是在这种布景下,咱们协作社应运而生,社员从5名展开到103名,累计分红196万元。全村约有600公顷犁地,其间200公顷由农人交给协作社运营。”陈玉华的另一个身份是弘顺栽培专业协作社理事长、稻米加工企业华瑞米业担任人。
“流通土地每公顷租金前两年是七八千元,本年涨到了1万元。比照种菜,种粮收益比较安稳,但想赚大钱也难,赢利首要靠降低本钱和前进质量。”陈玉华说,眼下全村种田有3个“三分之一”现象:三分之一由农人流通给协作社运营、构成了华瑞米业的栽培基地;三分之一农人零星交给农机户、构成了单户3公顷至5公顷的运营规划;三分之一挑选自己播种,是典型的传统农户。米业企业的出路是要有自己的安稳基地,陈玉华还想扩展流通面积。
就在孤家子村,70岁的乡民祝家库种了1垧地,眼下刚刚做了追肥。“现在机械化程度高,种田没有那么苦了,就当是锻炼身体。”祝家库上一年秋天收成了1.8万斤稻谷,本年5月份现已悉数卖出,毛收入有2.3万多元。“我种的是超级稻,单产高,好办理。之所以挑选自己种不往外流通,是因为年岁大了无法外出打工,自己闲着也是闲着。”祝家库的话很朴素,“农人种田算账是零钱凑整钱,单个农户种粮本钱大概是每公顷8000元,不核算自己的人工,也没有流通租金,算下来,每公顷收益比流通给他人的租金要高3000元。别的,国家种粮补助直接打到卡里。”
种水稻如此,玉米又怎样呢?在公主岭市环岭大街土城子村,记者见到了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协作社理事长刘志和。协作社有大型机械13台,配套农机具45台套,设备总投入242万元。协作社于2015年建立,经过几年的展开,社员由105户添加到205户,运营收入从80万元添加到500万元。“算纯赢利的话,建立当年亏本5.8万元,2017年扭亏,上一年盈余48万元。前期的投入都收回了,往后展开就稳了。”刘志和说。
自2018年以来,志和协作社每年都流通土地1000亩以上,保管土地2500亩以上,总计超越全村现有土地的70%。刘志和总结,协作社有3种运营服务形式:一是以土地入股,每亩地为一股,按玉米收入扣除本钱,一致分红。二是自有土地按商场价流通,种粮补助由土地承揽者一切。三是保管土地,协作社供给出产资料从种到卖全程服务,费用也能够垫支,待玉米卖掉后结账。从农户的危险来说,土地入股最大,土地保管其次,土地流通最小。从实践面积来说,农人挑选入股的最少,保管的最多。
吉林省农人协作社展开的新动向也反映出全国农业运营系统的探究进程。开始,农人抱团建立协作社,一致出产、一致办理、一致出售;现在,全国农人协作社达225万家,在数量上已能根本满意需求。可是,问题也逐步闪现:首先是土地租金本钱逐年上涨,许多地块也不合适流通;其次是协作社展开质量也良莠不齐,带动农户的潜力需求发掘。
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调查吉林时提出,农人专业协作社是商场经济条件下展开适度规划运营、展开现代农业的有用安排形式,有利于前进农业科技水平、前进农人科技文化素质、前进农业归纳运营效益。要活跃扶持家庭农场、农人协作社等新式农业运营主体,鼓舞各地量体裁衣探究不同的专业协作社形式。
尔后,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式农业运营主体培养展开的若干方针办法》,环绕“谁来种田、怎样种好地”,展开农人协作社质量前进整县试点。在全国首先出台《吉林省农人专业协作社法令》,施行农人协作社标准前进举动,将农人协作社展开办理归入法治化轨迹。到现在,全省农人协作社标准展开到8.2万个,比2015年添加33%,农户入社率39.4%以上,带动成员111.8万人。
一些学本钱事回到乡村的年轻人,为黑土地带来新理念新期望。昌邑区土城子乡油坊村党支部书记韩兴隆是一名“80后”,结业后在粮食相关职业作业。经过几年探索,于2014年建立吉林市东篱田园农场。现在,农场现已完成农业栽培全程机械化,建成了可视农业系统、产品可追溯系统,与吉林市61家中小学签定定心大米订单供给合同,带动当地农户种粮增收。
吉林省农业乡村厅厅长张凤春说,小农户出产在当时和往后一段时期仍将存在,吉林抓主体培养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联接。一方面,杰出抓好家庭农场、农人协作社两大类新式农业运营主体。另一方面,培养专业化服务安排,推行土地保管、土地入股等形式,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商场信息、科技服务、加工营销等拓宽。
粮食出产社会效益高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加上栽培本钱不断攀升,怎样维护种粮农人活跃性?
在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记者见到乡民麻钢英时她正准备去上班。她是吉林市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保管员和统计员,一起,她和家人还包下8垧稻田,也便是120亩地。曾经,她和老公起早贪黑种6亩地,这是家中首要收入来历。现在,她从村里水稻栽培公司承揽的这8垧地,从播种到上肥,从田间办理再到收割,只需一个电话,栽培公司就全安排了。用她自己的话说,“背着手就把这8垧地种了”,还有时刻在企业挣薪酬,种田反而成了兼职。从6亩地到8垧地,麻钢英的日子产生了巨大改变。
薪酬性收入、土地租金,再加上土地转包收入,粗算下来,麻钢英家一年收入超越10万元。麻钢英开心肠对记者说:“我对现在的日子可知足了!”
大荒地村乡民都跟麻钢英家差不多。全村土地都流通给了当地企业东福米业,由东福米业对流通后的土地施行集约化运营。土地流通给企业后,腾出手的农人并没有闲下来,他们就地工作,成了工业工人。村企合一形式让农业出产方法现代化加快推进,所产大米著名全国,富了一方农人。
关于农人来说,种粮除了保证口粮外,仍是营生的手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就要维护全国2亿多农户种粮活跃性,必定要让农人种粮“有利可图”。
本年以来,国内粮价高位工作,农人种粮活跃性有所前进。可是,粮价上涨,种粮本钱也跟着猛涨。眼瞅着尿素价格从开春的2100元/吨左右涨到6月中下旬的2860元/吨,榆树市恩育乡茂施农资经销处担任人马佐福有些看不懂了,当农人忙着给玉米追肥时,他店里却没有一袋尿素。“爽性不卖了,价太高不好卖,一旦下一年价格掉下来,囤在手里的每袋肥得赔好几十元。”
粮食一朵花,全赖肥当家。马佐福能够不卖尿素,种粮农人却不能不上肥。
“本年玉米追肥前后,东北这块尿素价格涨不少。”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栽培专业协作社理事长马占友看着居高不下的尿素价格,心境有些杂乱。协作社上一年提早跟厂家以2500元/吨的价格预订了1800多吨尿素,比近期的零价格格便宜了几百元。即便如此,每吨尿素价格也比2020年多了100多元。一算账,仅尿素这块就“涨没了一辆十几万元的小轿车。”
尿素、柴油等农资价格涨得多,加上玉米价格回落,种粮农人心里有些不结壮。
本年中心一号文件清晰提出,要安稳种粮农人补助,让种粮有合理收益。记者在吉林采访时又传来好消息,6月1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安身我国展开我国家实践,依据首要粮食作物农资等价格上涨状况,中心财务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践种粮农人一次性发放补助。
好消息很快在黑土地上传开。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乡油坊村种粮大户王廷君说:“农人种田没多大效益,便是从地里抠钱,啥账都得算。虽然国家这次补助到手或许没多少,却阐明国家的确把农人的困难放在心上了。”
除了操控本钱,农人种粮还面对着无钱种田、无地存粮和卖不上价等难题。四平市立异作业思路,让小农户、协作社、稳妥和粮食加工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并构成了“粮食银行”全工业链展开形式。
所谓“粮食银行”,便是播种前,粮食收买企业(粮食银行主体)为协作社预付50%播种本金,待粮食收成后,协作社以籽粒粮食存入“粮食银行”,企业再付出播种本钱的50%资金。粮食作为“活期存折”存入“粮食银行”,粮食烘干收本钱费,缺乏3个月免收保管费,3个月今后售粮,按每天每吨2角钱收取保管费。售粮后,“粮食银行”扣除运营本钱,增值收益悉数返还,由协作社和农人按约好份额分红,作为农人“粮食活期存折利息”。
吉林省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物资收储部总监王宪岐说:“在‘粮食银行’全工业链展开中,咱们为协作社供给出产资金、烘干服务、仓储服务,还供给随时点价结算保证,处理了协作社没钱种田、没仓储粮的问题,还前进了协作社和农人售粮议价权。一起,也协助新天龙安稳了粮源。”
“粮食银行”的优点远不止这些。2013年返乡创业的铁西区永信农人专业协作社理事长侯刚一本账算得理解:“农人带地入社后,农资由协作社一致收买、一致办理,出产本钱降低了,机械化作业连片后,粮食产值也前进了。增减之间,农人增收的天花板也就打开了。”
“粮食银行”形式能够顺畅工作,其间一个关键环节便是稳妥公司供给了栽培收入稳妥。不论是天灾仍是价格动摇,当每公顷玉米产出少于2万元时,稳妥公司就发动维护机制补齐差价。
侯刚说,比较方针性稳妥,栽培收入险赔付额度高,但保费也高,到达了6%。
对此,国家已有布置。财务部会同农业乡村部、银保监会发布告诉,扩展稻谷、小麦、玉米彻底本钱稳妥和栽培收入稳妥施行规划,中心和地方财务对投保农户保费施行补助。
就在近来,财务部有关担任人表明,这两个险种的保证水平最高均可达相应种类栽培收入的80%,大大超越了传统的直接物化本钱稳妥最高40%的保证水平,极大地安稳了投保农户种粮收入预期,一起有用避免了脱贫粮农返贫现象的产生。
“扩展首要粮食作物农业稳妥施行规划给种粮农人吃下‘定心丸’,让更多的农人敢投入、敢种粮。”我国财务科学研讨院金融研讨中心副主任张立承说。
粮食产值与县级财力“倒挂”,“高产穷县”困局怎样破解?
全国每170斤粮食,就有1斤产自榆树市。这是榆树人的自豪。
地处松辽平原内地的榆树市,接连17年获得全国粮食出产先进县(市)的冠军,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榜首产粮大县,粮食产值终年坚持在70亿斤的阶段水平。可是,榆树市2020年本级财务收入仅为6.7亿元,这些年一向处于全省县级财务中等水平,全口径12亿元,搬运付出77亿元,一年财务支出103个亿,粮食产值与县级财力“粮财倒挂”现象非常显着,首要靠财务搬运付出坚持政府工作,是典型的产粮大县、工业小县、财务穷县。
与榆树的状况相似,农安市、公主岭市、梨树县、扶余市、前郭县、长岭县等大名鼎鼎的产粮大县,至今都难走出“产粮大县、财务小县”的展开窘境。
产粮大县面对的为难在全国并不罕见,在保粮食和强展开方面没有找到分身的挑选。可是,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吉林省产粮大县都紧记总书记“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出产年年要抓住”的嘱托,坚持战略定力,清晰展开定位,凝心聚力念好“粮食经”,尽力促进粮食出产与县域经济平衡展开。
产粮大县最大的资源是粮食,展开的最大优势也是粮食。“现在,咱们正全力脱节财务穷县的窘境,也期望国家对产粮大县有更多支撑方针,让农人靠种粮也能享受到夸姣的日子。”榆树市副市长闫伟说。
对榆树来说,农业是立市之本,展开之基。本年榆树市把抓粮食出产作为一号工程,加强黑土地维护和高标准农田建造,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力求“十四五”晚期粮食产值跃上80亿斤的新台阶。
“高产穷县”是全国许多产粮大县难以破解的困局。全国800多个产粮大县,粮食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70%以上,成为保证粮食安全的主力军,但大多数产粮大县财务收入没有到达全国均匀水平。虽然国家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务投入力度,榆树市、公主岭市、梨树县、扶余市、昌邑区等产粮大县粮食产值安稳添加,各项经济社会工作获得显着前进,但与周边工业兴旺县市比较,县域经济展开仍然比较缓慢。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产粮大县义不容辞。一起,还应量体裁衣,宜粮则粮、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发挥比较优势,走差异化展开路途。同样是产粮大县的扶余市,使用区位交通优势和杂粮杂豆出产优势,建造东北最大的杂粮杂豆批发商场,打造集基地栽培、收买出售、精深加工、外贸出口于一体的专业化归纳商场,走出了纷歧样的县域经济展开之路。
“咱们就想全神贯注展开粮食出产,把粮食种好,争夺多产粮食。”闫伟说。展开粮食出产对地方财务奉献并不大,产粮大县以粮食出产为主,注定会献身县域经济展开的利益。可是,记者在采访中深入感触到,吉林省许多产粮大县都胸襟大局,勇于担任,甘于奉献,将粮食出产放在首位。一起,在全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使用丰厚的粮食资源,活跃引入和培养一批真实的农业工业化龙头企业,推进粮食工业高质量展开,展开壮大县域经济。
我国农业大学经济办理学院教授李军以为,国家应该从粮食安全战略动身,以国家粮食安全工业带建造为关键,强化对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方针支撑力度,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财务搬运付出力度和对产粮大县的奖补力度,推进相关财务资金、项目向产粮大县歪斜,协助其脱节展开窘境,让产粮大县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展开,为安稳展开粮食出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奉献。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高质量展开粮食工业怎样补短板?
一条松花江串起吉林省内80%的水网,把吉林变成全国“大粮仓”。可是,吉林粮食工业短板仍然杰出,链条短、附加值低,影响区域经济展开。
近年来,吉林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破题,依托水稻、玉米、杂粮杂豆等优质粮食资源,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展开粮食深加工和食物加工业,深度开发“原字号”,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改变,推进产粮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型。
在东福米业产品展现厅内,一些包装精巧的品牌大米一斤价格高达十几元乃至50多元。公司董事长助理房杰说,公司经过构建水稻一致栽培、收买、加工、出售为一体的全工业链运营形式,打造优质水稻出产基地,推进品牌建造,完成了水稻传统粗豪式栽培向“种得好、产得好、卖得俏”转型,完成了农人收益和企业效益的双前进。
“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这是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坐落海兰江岸的吉林省和龙市东乡镇光东村调查水稻出产时的亲热叮咛。
遵循总书记的嘱托,吉林着力打造“吉林大米”品牌,短短几年时刻,“吉林大米”不只成为吉林农业榜首品牌,并且成为全国粮食区域性品牌的“领头羊”。延边大米、舒兰大米、万昌大米以及查干湖大米、大荒地大米、老爷岭大米等众多子品牌,构成“吉林大米”品牌矩阵,带动水稻工业完成了从卖原粮向卖大米、卖“吉林大米”品牌的富丽转型。“曾经吉林大米没名望,到各地推销,很难卖上好价。现在吉林大米有了名望,价格显着高了,商场显着大了。”吉林市友诚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东飞说。
玉米全身都是宝,是工业链条最长的粮食种类,能够用作食物、饲料和工业质料,展开玉米工业潜力巨大。在中粮生化动力(公主岭)有限公司,正在试出产的蜡质玉米变性淀粉将成为中粮生化深加工工业链条上一个新的经济添加点。
吉林省依托中粮生化、吉林燃料乙醇、广博生化、新天龙等大型深加工企业,出产玉米淀粉(糖)、氨基酸、食用酒精、生物基新资料、燃料乙醇五大系列深加工产品。农嫂、健亿等企业出产鲜食玉米、玉米面条,乃至有保健作用的玉米须茶都非常热销,几乎将玉米“吃干榨尽”。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到头不挣钱。”现在,吉林省环绕水稻、玉米、杂粮杂豆构建的一条条工业链现已初具规划。东福米业、松粮集团等几十家中高端大米加工企业全力构建水稻全工业链,农嫂展开鲜食玉米工业,正大构建玉米出产、饲料加工、畜禽饲养、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种养加工业链,吉林出彩农业构建大豆栽培、精深加工、产品研制、出产、出售于一体的全工业链……一个个粮食工业链条式展开,一个个粮食工业集群加快兴起,撑起了吉林省粮食工业的“四梁八柱”。
6月本来是东北玉米出售冷季,在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门前的公路上,售粮货车排出几公里远。公司董事长金彦江说,现在玉米价格走低,交易商和农人着急售粮。厂里每天收买粮食5000吨,价格随行就市。
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是亚洲单体规划最大、技能先进的生物动力基地,年玉米转化才能到达200万吨、存储才能50万吨。“吉林市粮食加工就地转化才能强,不只能消化本地粮食,并且需求调用江苏、福建等地贮存的小麦、稻谷,满意加工用粮需求。粮食部分有必要严厉监管这些粮食的流向,谨防流入口粮商场。”吉林市发改委调研员闻明说。
吉林粮多,粮库也多,使用丰厚的仓储资源为主销区供给异地储藏;安排省内交易企业与港口及销区客户对接,全力推进玉米由“就地储”改变为“全国销”;引入京粮、正邦、豫粮等国内大型粮食交易和用粮企业,在吉林建立了安稳的粮食收储基地,推进构成粮油收买、贮存、加工、中转、出售一条龙全体运营优势,促进“北粮南运”,服务粮食宏观调控。
行走在吉林产粮区,咱们激烈感触到黑土地的魅力与生机。黑土地是黑色的,它无私奉献着浸透营养的沃野;黑土地是绿色的,一系列生态维护办法让这片膏壤充满生机;黑土地是金色的,收成的时节它向咱们展现一片富饶的现象……我国饭碗要牢牢端在我国人手里,吉林的实践让咱们满怀信心。
(经济日报-我国经济网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徐 涵 李己平 乔金亮 刘 慧 温宝臣)